封泥

2022年12月17日 | 分类: 【随笔】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代的印章都是盖在封泥上的。

封泥,也叫泥封,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时,用来封口的泥团。封好后在泥团的表面盖上印章,使人不得随意拆开,以免失密。因此,封泥相当于现在的邮票,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文件保密手段。除封文外,封物、封门也常用此法。

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魏晋之前,公文、书籍、律令等大都写在简牍上。“古者无纸,有事书之于简,谓之简书。”写好后,把简放在一块“凹”型的木板上,这块木板叫“函”;然后将一块同“函”的内径尺寸一样大小的木板,盖在“简”上,这块木板称为“检”。“检”同今天的信封类似,在检上书写收件人姓名、地址,称为“署”。函与检一起用绳子捆绑并打结,称为“缄”。为了防止私拆,检上除刻有捆绳的深沟外,并凿有一方孔,将绳子打结处塞在方孔内,用软泥填在孔内绳结上,用玺印钤之,待软泥干燥硬化,即为封泥。

近代金石家孔云白和邓散木有这样的论述:“发现之封泥,犹能窥其遗制。盖古之简牍上必施检,然后约之以绳,填之以泥,按之以印。”

封泥既是凭信,也是回执。收件人收到公文或书信,确认封泥完好,才取下封泥,启封文件。有的时候,寄件人需要回执,送信人则会将取下的封泥再送还寄件人,封泥的使命才算完成。

原文:https://www.sohu.com/a/547408933_121115492

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由于施行封泥时,软泥入槽多少不一,正好填满方槽那就是方的,当然一般都会是不规则的圆形。秦汉时期的印章几乎全是凸起的阳文,就是因为阴文公章钤于泥土变为阳文,易于辨识。

封泥打好以后,经过火烤,这个火烤的技术我们现在仍然不能复原,它要烤得恰到好处,使这个封泥变硬不容易被拆开,又同样使这个绳索不被烧毁。

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1642153/answer/2314180895

诗词当中的紫检是什么意思?

比如骆宾王的“灵芝紫检参差长”,以及史浩的“看芝封紫检”,这里不是很明晰,想请教下这个是什么意思。
被浏览
485
查看全部 3 个回答
猪爹
猪爹

猥琐大叔

紫检,即紫泥封。检,【說文】書署也。【徐曰】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塡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

先抄一段:

古代的公文、书信大都写在简牍上。信写好后,古人会用一块大小相似的木板,盖在“牍”上有字的一面,而这块木板就称为“检”。检类似今天的信封,在检上书写收件人姓名、地址,称为“署”。如《说文》曰:“检,书署也。”段玉裁

.注:“书署,谓表署书函也。”

牍与检一起用绳子捆绑并打结,称为“缄”。为了保密并防止私拆,检上除刻有捆绳的深沟外,并凿有一方孔,便于将绳子打结处塞在方孔内,上面用泥封紧,泥上再加盖印章以为凭信,称为“封泥”。

汉朝天子用紫印泥封书信,故紫泥、紫泥封又代指诏书。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曰︰“奉高皇帝玺绶。”李贤

.注引汉朝蔡邕《独断》︰“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泥封
汉“长沙相印章”封泥

紫泥封,又叫芝封;

唐· 李君武《咏泥》诗云:椒涂香气溢,芝封玺文生。

宋 · 李邴《玉蝴蝶

》词云:望尧蓂、九重绛阙,颁汉诏、五色芝封。

紫泥,又叫芝泥。《汉语大词典
》:芝尼,指古人缄封书札物件用的封泥。上盖印章,如后世之用火漆印。或曰即印泥。 北周· 庾信《汉武帝聚书赞》:“芝泥印上,玉匣封来。”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骆宾王

诗中的“灵芝紫检参差长”,指形似紫检的灵芝(紫芝)在岩间参差生长,与下句“仙桂丹花重叠开”对仗,即言丹桂的红花纷繁重叠盛开也。
长得像紫检的灵芝(紫芝)

史浩的词中:“竞屈指,看芝封紫检,鸣驺入谷”,意即祝其叔父有朝一日朝廷颁下诏书,起用为官。鸣驺,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 南朝齐
· 孔稚圭《北山移文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起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此处芝封紫检意思是相同。

又,北宋 · 宋庠

《送谢屯田徙治富顺监》诗云:

诏颁紫检琼芝熟,歌阕青天剑栈高。

亦此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