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Prion)与Gmail邀请(Invites)

2006年8月29日 | 分类: 【随笔】

目前,关于生物学的传播和社会学的传播之间的某些概念的相关性,最为著名的莫过于Gene和Meme。

这里,我谈谈朊(Prion)的社会学表现形式:Gmail邀请(Invites)的案例。这个概念尚是Alpha,有待商榷,望能协同优化、精确它。

先了解本来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朊(Prion),它不是病毒,而是蛋白质:

Prion:一种蛋白 不同表现:Prion蛋白与人所患的克-雅氏症和苦鲁病、羊所患的痒病、以及牛所患的疯牛病有关。Prion蛋白在生物学上的一个特点是,一种蛋白似乎就能产生不同的传染性品系,每种品系有其自己的特点。单蛋白假设认为,同一蛋白可采取不同构形,因而可传播不同表现型。相当多的关联证据支持这一假设,然而是Prion构形引起品系差别、还是该构形仅仅是一个后果,仍有待证明。现在,用酵母所做的两项研究为这个问题得出了结论。这两项研究表明,一种采取不同构形的蛋白可形成传染性粒子,后者传播不同品系。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d=727&issue=6980

Prion感染的机制:Prion疾病(如牛海绵状脑病和克-雅氏症)发病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是Prion蛋白跨越所谓的“血液-大脑障碍”的传输。Prion感染被认为是从一个受害者食用被污染的物质开始的,异常Prion蛋白(PrPSc)在淋巴器官中复制,然后进入大脑。在大脑中,它们会诱发自然出现的、无害的Prion蛋白转变成PrPSc。现在,用转基因小鼠(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使小鼠体内靠近脾脏中神经末梢的地方异常地产生含有大量Prion蛋白的树状细胞)所做的一个实验,显示了Prion神经入侵的一个可能的机制。实验鼠比正常小鼠产生疾病症状的速度更快。这说明,Prion蛋白是从淋巴器官出发沿脾脏神经元向中枢神经系统行进的。传染性Prion蛋白对大脑的入侵会受到小囊树状细胞(FDC)与脾脏中神经末梢之间距离的影响。FDC以前曾被与Prion复制联系起来,若干免疫试剂和药物已知会影响FDC的功能和定位,所以这些细胞也许可作为抗Prion疗法的治疗目标。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updates/index.php?id=546&issue=6961

再列举其认为有着朊(Prion)传播习性的社会学现象,Gmail的是应用得登峰造极的一例:

FAQ (常见问答集)
3. 怎样才能注册? 什么时候可以获取一个Gmail帐号?
当前Gmail只提供有限的测试帐号. 公开注册的具体日期仍未确定

据说Gmail早期的用户一般是技术高手、业界专业人士等高端用户,像偶这样的肯定排不上;而且是用户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像接力火炬一样传递,跟google奥运期间变脸一样充满新意!

GMAIL虽已推出有一段时日,但现在仍然处于测试期,无法直接注册,可通过Blogger.com积极用户和Gmail用户邀请获得GMAIL帐号。

那么如何获得邀请呢?
1. 向你的好友求助。随着gmail的慢慢普及,现在gmail并不是一个奢侈品,说不定你身边的同学就在用gmail,一般gmail用户在使用gmail一段时间后都会有邀请权。
2. 上水木gmailswap版。不过不鼓励你上来留一个email就走人的做法,因为那样子别人没有给你邀请的理由。你可以发文说明用自己能提供的资源来交换,这是比较好的方法。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别人所需要的资源,你可以多看版面,因为不定期都会有人上来免费赠送邀请的。
3. 上orkut。orkut.com是google收购的一个社区,现在也是没有开放注册,但是它的邀请权比较容易得到。只要你是orkut的成员,那么你可以随时邀请很多朋友来加入orkut。 (但是如果过多邀请的话可能会被停掉邀请权)
上orkut的好处在于:
1)orkut上面的communities中有很多关于gmailswap的,比方说其中一个叫i want a gmail account,上面经常有人送gmail的邀请,大部分都是老外。
2)你注册orkut后,你就有了orkut的邀请权,你可以用这个邀请权到各大gmailswap网站去找人交换,一般常去的是www.gmailswap.com。但是由于orkut的邀请不限量,所以现在这一个方法正在慢慢失效。
4. 上gmailswap.com。这是一个交换gmail的网站,你可以提供任何你可以提供的东西来交换你想要得到的gmail邀请。

如何得到GMail的邀请?
(1) 去这个网站(要懂英文): http://www.gmailswap.com/
(2) 用真的电邮地址去注册(因为GMail的邀请将寄去你的邮箱)
(3) 写出你能提供什么东西去交换GMail的邀请(不能提供违法的东西)
(4) 如果有人要你提供的东西,愿和你交换,那么就恭喜你了
(5) 今天和一个老外交换,不到几分钟,就收到GMail的邀请(好运吧!)
(6) 由于刚刚申请,暂时还没有资格去发送邀请

对Gmail策略的理解
通过邀请方式而获得测试者,这并不是Gmail的首创,但是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口耳相传效果的,却是独此一家。
之所以通过邀请方式,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市场策略。实际上,在Google的另一个非正式服务Orkut.com中,他们解释说它之所以没有开放注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个相对来说可以信任的社群,这对于社群来说很重要,他们更看重的,实际上也是参与的人们所希望的,是一个相对透明、安全、长久生命力的社群,而不是一个闹哄哄,有着可以炫耀的用户数目,最后失去社会性网络服务特性而崩溃的社群。
同样,作为还在测试的Gmail,通过邀请方式来逐渐扩大它的用户群体,至少有这样的好处:减少无用的注册数量,增加测试的有效性。
如果是定时开放测试注册,或者是随机抽取测试者,那由于门槛机会为零,得来太方便,会带来很多注册后并不使用的情况。这对于希望服务性能得到测试的Gmail来说,测试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通过朋友之间的邀请方式获得的群体,相对来说,使用频率会更高,不仅是个人的使用频率,还有测试者彼此之间利用Gmail通信的频率都会较高。

Gmail服务的盈利模式是通过SCAN邮件正文然后根据邮件内容加贴类似广告链接而实现的。

http://www.ceocio.com.cn/bbs/post.asp?b_id=6&a_id=11216

像Gmail这样疯狂的一步上G的并非绝无仅有。Spymac.com这个苹果用户大本营也早早推出了自己的1G容量免费邮箱,但它无论如何没有Gmail的轰动。除了Google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之外,Gmail的推广手段也无疑是极其高明的: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享用这免费大馅饼,你必须得到已注册Gmail用户的邀请才能进行注册;最早的一批用户据说是Google内部员工和他们选定的VIP,其后的邀请名额在小心控制数量的前提下被分期分批发放—-没人知道注册多久以后能得到邀请名额,能得到几个。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和差异,满足了注册者的虚荣心,勾起了期待者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是的,作为一个网络先锋,一个时尚人士,你怎么可以没有一个Gmail呢?
于是人们各出奇兵。有人把Gmail邀请名额放到了著名拍卖网站ebay上待价而沽,据说一度值个几十美元;有人像抢注域名那样抢注起Gmail账号并拿来出售;有人建立了专门撮合有邀请名额者和希望被邀请者的网站Gmail Swap, 想获得邀请的人使出浑身解数来博得青睐,提出的交换条件从“在我网站给你做链接”、“我家狗狗玉照”一直到“巴拿马野性之旅”、“为你祈祷让上帝保佑你” 和“愿意洗你的臭袜子”,千奇百怪;中文网站里任何一个发送邀请名额的帖子,都会引来超高点击率和一大群回复者……是的,这种热情我们好久没看到了,时光 似乎又回到了互联网大潮刚刚风生水起之际。
不少人把Gmail邀请名额形象地称为“Gmail的蛋”—-果然回到了生殖和繁衍的意义上。通过这些蛋,Gmail的用户数量像滚雪球般膨胀,同时又保持着它的诱惑力和紧迫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它,你若得到,你已在某种竞争中胜出。是谁需要这些蛋?是谁使用了这些蛋?是谁下出新的蛋?又是谁提出的要求,让未来的蛋更加诱人和宝贵?

谁是gmail的性器官 http://www.cnblog.org/blog/archives/2004_07_25_cnblog_archive

还有一篇好文,可以帮助审视这种获得巨大成功的传播模式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Small Business来说,创新是成功的关键,一则创造一种新生事物,做一个Innovator,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出一种市场需求。Six Apart,Bloglines正是这样的角色,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效应而引爆了一个流行趋势。Google的成功也赖于此。而另一种则是带机会主义的创新,也就是集中于开拓缝隙市场,使自己成为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并且满足链条的完整性或某种特殊需求。PeopleSoft,SalesForce,Whole Foods的成功便是如此。
Our focuses were dragged by Big players – 商业与创新的体会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2/14/20050214065556.php

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又涉及到关于此种传播的某种风险:

就他们(指SixApart)制定的定价方案来看,还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他们推出收费服务,也意在刷选潜在的未来客户以赢得下一步发展,这是非常精明的战略;然而他们的方式似乎欠妥,而且时机也不该选择在Blogger.com全面改版之后,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下载页面把收费放在了显眼位置,而把免费下载晾在不起眼的一角(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是非常严重的失误,从专业角度来看,他们是对原有大批支持用户们的极大不尊重,而一直以来,正是这些用户们口口相传为SixApart赢得公司声誉。如果收费是必要的话,那么如何去调和公众必然的反抗情绪并以一个适当的方式去衔接以往服务继而推出新服务,这不仅仅是公关话语的着力所在,更是进行用户管理的一个基本要义所在。
http://www.topku.com/archives/000313

草草做个了结:

《荀子·不苟》谈到了“可利”与“可欲”的问题:“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论语》中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列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大棋局需要的是雄厚资源和创意的背景,提供大家需要的服务,获得应得的利润,方能胜物而不伤,大家各得所需。